人才培养就像“生产水泥”,既要标准化的“熟料”,也要个性化的“辅助料”。今年以来,水泥有限公司以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目标,创新构建了新员工“熔炉计划”、在岗员工“精进计划”、骨干人才“领航计划”的“三层级”培训体系,为员工成长铺设快车道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01
“强化班”提专业水平
随着智能化、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,设备与仪表维护的复杂程度日益提升。水泥有限公司敏锐洞察到,部分员工在新技术应用、故障诊断等关键领域存在知识短板。为此,一场旨在“强筋健骨”的设备、仪表管理提升“强化班”应运而生。
“强化班”绝非“大水漫灌”,而是精准“滴灌”。针对不同岗位需求,量身定制了涵盖机械原理、仪表校准、PLC基础、故障排查等核心内容的“营养套餐”,累计安排教学活动约42课时。其最大亮点在于“阶梯式”教学模式:初级班专注夯实基础操作规范,中级班着力强化故障处理能力,高级班则侧重技术攻关与创新思维培养。培训方法上,创新采用“理论授课+现场实操+案例分析”三位一体模式,并首次融入“学分”制管理强化培训过程管理。
“过去处理复杂仪表故障,常靠经验‘摸着石头过河’,这次系统学习让我掌握了科学诊断的‘金钥匙’!”参训学员王小东在课后分享中难掩兴奋。阶梯式培养让每位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。更关键的是明道配资,培训考核结果与岗位晋升、培训学分、绩效评比等紧密挂钩,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学习的内生动力。
02
“竞技场”强作业技能
焊花飞溅,弧光闪烁。在水泥有限公司焊工技能比武现场,来自10个班组的50余名焊工同台竞技。他们全神贯注,精准操作,一招一式尽显扎实功底。
“比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,更是对日常训练成果的检验,通过与同事们的切磋,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,也学到了不少新技巧。”获得一等奖的呼敏收获颇多。
赛后,获奖选手变身“讲师”,现场演示操作技巧,剖析常见问题,将赛场经验转化为共享的财富。这种“比中学、学中练、练中精”的良性循环,让技能提升真正落地生根。
焊工技能比武只是公司年度技能培训的其中一幕。今年以来,水泥有限公司持续优化员工技能结构,将技能比武的覆盖面延伸至电工、钳工等多个工种,通过“理论+实操”“竞赛+考核”的深度融合,构建起常态化的岗位练兵机制。全年累计组织初、中、高级技能职级认定215人次,一批技术过硬、安全意识强的技能骨干在实战中脱颖而出,成为生产一线的“顶梁柱”。
03
“过六关”促新兵成长
站在管理转型的潮头,水泥有限公司持续创新培训实践。一场别开生面的“过六关”成长考验,让40名青年员工在25天里,分4批次,上演了现实版的“升级打怪”闯关记。
“中控室参数异常,熟料温度突然升高!”在仿真关卡环节,讲师张强红故意设置了一个工艺指标异常,参训员工迅速分组应对,有人调整风机转速,有人检查喂料系统,协同作战化解危机。
“现在钢渣价格上涨20%,请调整工艺参数!”在最优配比的工艺关卡环节,讲师设置了比拼小测试,只见薛宇婷团队边核算边讨论,最终提交的方案竟比标准流程还节能3%。
一道道以“输出倒逼输入”的关卡设置,既检验了学习效果,还发掘出不少好苗子,8名表现优异的学员入选公司内训师培养计划。这场充满挑战与趣味的“闯关”之旅,让一批批新生力量以水泥般的凝聚力和创造力,为公司稳健发展注入活力。
过硬的人才队伍,是企业最坚固的“钢筋混凝土”。未来明道配资,水泥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推动培训体系与岗位技能需求精准对接,精心“调配”每一份“人才配方”,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、技艺精湛、富有活力的人才梯队,为实现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,筑牢最坚实的人才根基。
天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