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蒋璟璟
8月17日,成都世运会正式落下帷幕。十余天的奇幻之旅,定格了太多的经典。所有的一切,都将凝刻为记忆、珍藏进心里。一座城与一项赛事,彼此吸引、彼此改变、彼此成全。在赛场、在街巷,我们相遇。透过掌声与笑脸,我们相识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众团优配,在精彩纷呈的比赛里,将各自的才华极致演绎。运动的魅力,令人印象深刻。小众项目的大众化传播,成都世运会堪称典范。这座友好包容、安逸舒适的现代之城,已然在这项赛事上,留下了独特的永恒印记。
“成都世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,更是一场文化盛宴。”预言兑现,赛场内外,文化的交流、文明的对话,无时无刻不在上演。国宝级文物上的太阳神鸟纹饰融入奖牌设计之中,外国运动员在世运村中医推拿诊室前排长队体验拔火罐,还有“中国味”圈粉“世界胃”——奔赴一场赛事,走进一座城市。赛事终有闭幕,友谊没有竟时。那些因世运会而发生的故事,并不会因为世运会的结束而终止。在某种意义上说,这只是开始,而不是全部。
“运动无限,气象万千”,成都世运会的口号,愿景已成现实。十余天的赛程,我们见证了运动的无限样态、见证了运动员的无限可能性,也见证了一项赛事的无限魅力。获世运会跑酷女子自由式冠军商春松,曾是曾是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,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,她帮助中国队获得体操女团铜牌。退役后,转项练习跑酷的商春松,在新赛道上风生水起;还有意外出圈的“九头身裁判”,那份举止投足之间的优雅从容,在社交平台上竞相成为了被热议的话题。
一场大赛,有着大场景的叙事,也有着小细节的闪光。一场大赛,终究会沉淀下它最本源的东西,那就是运动本身。我们知道,很多非奥项目,原本都被叫作“小众项目”。大众闻所未闻、见所未见,当然谈不上尝试、参与了。而借着成都世运会的契机,大量的小众项目,得以进入公众视野。人们蓦然发现,原来还有这么多有趣好玩的运动项目。运动改变生活,让更多人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、培养起长期运动的习惯,这何尝不是宝贵的赛事遗产呢?
“竹光”的光众团优配,永远不会被封存在竹编奖牌盒里,而必然会被带去世界各地,去点亮友谊、去照见梦想。用一道光点燃另一道光,运动无限,前路有光。
天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